| #雜談 - 七夕特輯-謎之白獅犬 |
如果說要想起一種最能代表台灣的狗,大部分的人,應該會想到健美、機靈的台灣土狗吧?
你能想像,在三百多年前的台灣,生長著一種白色、毛茸茸的長毛狗嗎?
許多十七、十八世紀的文獻裡,常常出現一些「白獅犬」、「白色長毛狗」的紀載,『狗類西洋,不大而色白;毛細軟如綿,長二、三寸。』。而這種狗的狗毛,常常被原住民拿來做為衣服、或是飾品的材料。
『冬寒以番毯為單衣,毯緝樹皮雜犬毛為之。』(by 採硫磺的小勞工)
『用白獅犬毛作線織如帶,寬二寸餘,嵌以米珠。飲酒嫁娶時戴之。』(by出差的厭世御史)
很多人懷疑,既然牠「類西洋」,難道不是荷蘭人帶來的嗎?但就連荷蘭人本人(?)也對此表示非常新奇:
『最好的衣服是用狗毛做的,這正如歐洲蓄羊剪牠們的毛一樣。』(by 還不知道自己即將是最後一任的荷蘭長官)
『每個指頭都戴一個戒指,為了使戒指不掉下來,就用狗毛做的紅線綁著。……禮物還包括……十一、二件狗毛衣(稱做ethatao)。』(by第一個來台的傳教士)
那麼那些白獅犬,後來到哪裡去了呢?有人說是和其他的狗雜交的過程中,逐漸失去了特徵,成為台灣狗群中的一份子;也有人說是在氣候變遷的途中絕種了。
真實的情況已經無法考證了,但不管怎麼樣,在七夕的日子裡,小編和全台灣的土狗😀、白獅犬😉、單身狗😭,向大家表示:
「汪🐶!!!!」
#愛護動物請不要放閃
#有人猜出那些說話的人是誰嗎
#採硫小勞工應該很好猜吧
#猜對的人有墨鏡一副喔